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汽车新闻 > 买车导购 > 厂商要闻 > 正文

用先进标准体系倒逼汽车制造升级

汽车大世界 车商快讯】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工信部联合印发了《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用5~10年的时间推动我国装备 产品产业迈向中高端,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

    “我们要打一场制造业的‘攻坚战’,用先进标准倒逼 ‘中国制造’升级。”这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规划》寄予的厚望。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也表示,“标准是装备制造业质量技术基础的核心要素,是行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可以期待的是,作为制造业重要支撑的汽车业也将迎来一场用标准推动质量提升的变革。

    制造升级需标准先行

    当前我国制造业已进入了中高端化发展关键时期,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标准升级需先行一步,没有升级的标准,就没有升级的“中国制造”。《规划》提出,到2020年,工业基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基本完善,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加快接轨,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力争达到90%以上,装备制造业标准整体水平大幅提升,质量品牌建设机制基本形成,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质量强国、制造强国转变。

    “尽管我国制造业的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都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是标准化还略有不足,面对工业4.0阶段更高端、更智能化的竞争,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水平刻不容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许召元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标准体系的建立有望用规范化的标准和管理从制造端提升产品质量,实现装备制 造业标准化不仅是装备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进一步推动整个制造业不断升级的重要条件。

    “标准的作用在于用统一的规范来平衡制造成本,提升整体质量水平,达到最佳经济效益。”全国汽车标准化委员会专家缪文泉认为,《规划》立足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将对提升制造业的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汽车制造领域,我们一直沿用发达国家的标准体系,尤其是在产品端,经过多年积累,已经形成比较系统的标准体系。但在制造端,包括整车和零部件的生产过程中,缺乏系统的标准规划,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汽车制造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德勤中国全国制造行业主管合伙人董伟龙强调,《规划》是执行《中国制造2025》的专项规划,给出了标准化和质量提升发展方面的具体发展思路。“首先解决制造业的标准化和质量问题是明智的选择,将提升装备制造业的系统配套、产业协同、跨界融合和国际竞争能力。”董伟龙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装备工业研究所汽车产业研究室副主任徐可也表示,面对《中国制造2025》,汽车制造业要想达到相关要求,必须提升制造水平和产品质量,而标准体系的构建是重要手段。

    另外,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是《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全球一体化竞争中,哪些国家有先进的标准体系,其国内产业就能有较好的发展,并能在国际上赢得更好、更大的发展空间。而该国的标准体系也将有可能因此向外推广,实现本国标准的国际化。从这一角度看,推进装备制造业标准化,构建先进的标准体系有利于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许召元表示,我国汽车制造业的标准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起步较晚,可能会面临很多困难。

    汽车制造升级需标准协调统一

    标准能否起到引领作用关键在于标准是否具有系统性、先进性,以往,因为标准的交叉重复或者不统一,为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少障碍。此次《规划》中,特别强调了标准的协同性和先进性。

    “对于汽车制造业而言,标准体系的构建首先要考虑协调性。以节能汽车为例,在国家2020年平均油耗5L的总体框架下,所有的标准都要围绕这个目标推进,包括生产端的绿色制造也要与之保持一致。”缪文泉表示,在既有标准体系里,论证方法不统一、标准制定不合理等问题屡有发生,希望借助此次《规划》的契机,进一步规范汽车领域的标准体系。他同时强调,目前,汽车行业的标准大多是“政府标准”,而非基于行业、企业发展实际情况设立的行业标准,这是造成我国汽车行业内标准混乱的根本。

    徐可也强调:“制定完善、统一、先进的汽车行业标准体系不仅可以提升自主品牌的水平,也可以用标准来要求外资品牌在中国的发展,进而为自主品牌发展赢得空间。”除此之外,自主品牌产品质量的提升是“走出去”的前提,这也需要完善、统一的标准保驾护航。

    “对于装备制造业标准的制定,首先要基于市场经济环境,协调生产能力等现实基础,制定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标准体系,才能真正发挥标准的作用。”在许召元看来,汽车业是高精尖制造的代表,其标准化既要协同行业发展也要注重新技术的应用,以实现高新技术在汽车制造领域的不断推广应用。

    抓住新兴领域标准制定主动权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网联技术正发展得如火如荼,也将是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规划》着重强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标准化要实现新突破,促进产业升级和产品质量国际竞争力提升。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的标准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但是还存在不系统等问题,如充电标准混乱等。虽然自去年以来,充电标准的统一性工作正在不断推进,但是起步较晚对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的国际化还是起到了一定阻碍作用。”徐可认为,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标准国际化上已经落后了一步,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也面临同样的情况。“智能网联汽车的标准正在制定中,但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规划,显然在这方面我们又慢了一步。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新兴领域的标准制定一定要掌握主动权。”徐可说。

    缪文泉则提出,目前国内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制定过程中存在“是以网联为基础,以智能车辆为辅”还是“以智能车辆为主,以网联为辅”的争论。“标准制定过程中有争论很正常,但是怎样扬我所长、避我所短,更好地促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是我们需要考虑的。”缪文泉表示,我国的机制体制使得我们有能力在全国构建一个统一的网联系统,这是我国的优势,要抓住这个优势,大力推进产业发展,而标准无疑是最基础的。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工信部联合印发了《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用5~10年的时间推动我国装备 产品产业迈向中高端,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
评论

0/200

验证码: 点击换一张